舞剧《梅花三弄》北舞登台 献礼校庆60周年
《梅花三弄》剧照(资料图)
《梅花三弄》剧照(资料图)

《梅花三弄》剧照(资料图)
《梅花三弄》剧照(资料图)

《梅花三弄》剧照(资料图)
《梅花三弄》剧照(资料图)


  搜狐娱乐讯 北京舞蹈学院即将迎来60周年校庆。为此,学院将举办系列庆典活动,陆续上演多台晚会。中国古典舞系汉唐古典舞专业出品的原创舞台剧《梅花三弄》、《烟花易冷》的亮相,拉开了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成果系列展演的序幕。

  中国汉唐古典舞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最辉煌的汉、唐、魏晋精神和艺术气质为审美主干,以汉、唐和明、清戏曲舞蹈为支点,全面研究并以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哲学、理法、习俗等社会科学作为文化解码,激活丰富的文物资源,破解古典舞蹈发展、演变的历史。通过与相邻艺术审美共性的印证,继承古代具有经典性的舞蹈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哲学观和社会科学理论做为理论基础,强调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创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舞蹈文化为目的,而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

  本学派的创始人孙颖教授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历经了二十余年的理论思考和准备,先后发表了从《试论中国古典舞》、《十论中国古典舞》以及探讨创建中国古典舞艺术体系的《中国古典舞评说集》,在中国舞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从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孙教授以其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独特的艺术灵性开始了频繁而艰苦的创作实践活动,经历二十余年的奋斗,先后创作了大型历史舞剧《铜雀伎》、“寻根述祖谱华风”之一《炎黄祭》,之二《龙族风韵》两台晚会,和《踏歌》、《楚腰》、《相和歌》等脍炙人口的节目,生动地展现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舞蹈历史创建的缩影。

  “墨梅”是11级汉唐古典舞表演专业的班名。作为学院教学学分制改革的首届学生,他们是幸运的,在前两年的教学实践周当中分别完成了传统教学剧目以及《寻根述祖谱华风》历史组舞舞蹈晚会。而今年“墨梅”班结业的同时恰逢建校60周年,借此机会在教学创作上、继承传统上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推出“舞、乐、诗”――《梅花三弄》2011级汉唐古典舞表演专业“墨梅”班毕业作品。

  《梅花三弄》,“梅”,高洁傲岸, 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梅”,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都在用不同的形式,执著于笔墨赞美着“梅、兰、竹、菊”这四位谦谦君子。千年不息的中国文人把它们比喻成坦荡荡的君子,足见其内涵的风骨与外表的气质是何等的高贵。

  诗常可歌,歌常伴乐,乐即可舞。打《诗经》开始舞蹈与音乐、诗歌便是同源,且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在中国古代“诗、乐、舞”的形式代表了古代文人墨客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也因此产生了中国独有的文人绘画、文人音乐、文人诗词(以及我们努力要去创造的文人舞蹈)等文人艺术。

  舞、乐、诗《梅花三弄》的体裁样式是一种回归,追求质朴的表现形式, 将诗中的诗境,舞中的舞韵,乐中的乐魂形成一种表现的整体。“梅”,为花之最清,古琴、 箫为声之最清最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表达的是崇尚文人墨客的浩然正气。作品以琴箫之古朴的意韵营造出”清’”雅”之气,以?之意向阐释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主创团队

  策划、导演:王芳 史博

  编剧、编舞:王芳 史博

  音乐总监:张高翔

  音乐剪辑:史博

  灯光设计总监:任冬生

  舞美设计:秦烨

  灯光设计:胡博

  服装设计:楚艳 张晶

  化妆、造型设计:曾卫

  音乐制作:何源

  舞美制作:李广成

  吟唱指导:韩晓彤

  摄影:王宁 史博 王徐峰

  平面设计:芮志学

  翻译:梅雪

  表演者

  舞蹈:中国古典舞系2011级汉唐古典舞表演专业(墨梅班)全体学生

  古琴演奏家:席行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4423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