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五台山》首演 开启多维融入式演出新时代
情境剧《又见五台山》首演现场
情境剧《又见五台山》首演现场 更多高清组图


  我见过你。第一次见到你是在2000多年前。那天就像今天一样,大雪漫天,文殊菩萨带领一万信众绕清凉山,你和我都在队伍中间。

  我再一次见你是在100年前,那天也是这样的雪天。风,吹着庙檐下的铜铃,你问我说,听,这像不像诵经声?

  我又一次见你就是在今天了……

  搜狐娱乐讯 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的大型情境剧《又见五台山》于9月19日在山西五台山举行全球首演。五台山佛教协会、社会各界嘉宾及媒体代表等1600余位特邀观众观看了首演并对演出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五台山各寺院法师现场举行了盛大的千人祈福仪式。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期间,以文明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首次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与意义,将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关联,赋予了佛教极高的评价。习总书记认为,“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又见五台山》总导演王潮歌表示,吹拂着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风,倾听着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铃,仰望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五台山,感受着几千年的佛教文化,我们想用这样的语言阐述我们的观点:一天有多长?不过一念间。一年有多长?不过一念间。一生有多长?不过一念间。一念有多长?就是此时此刻……刚刚过去的这一秒,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秒……我是一个迷失的人,一个渴望重生的人。我是一个痛苦的人,一个渴望解脱的人……又见一百年的雨雪,又见五百年的苍柏,又见一千年的经卷,又见两千年的五台山!又见前生的我,又见来世的你。又见佛前的青莲,又见忘忧的海棠,又见不断的钟声,又见清幽的梵唱。又见虔诚者的一份执着,又见修行者的一次匍匐,又见布施主的一念慈悲,又见护法神的一次普渡……时间又过去了一秒、这一秒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秒。时间又过去了一秒、下一秒是你生命中最欣喜的一秒。现在请你起身,走进你的下一秒钟!一天是新的,你也是新的。

  浓郁的佛教氛围,超常的主题诠释,绮丽的旋转虚幻空间,近200米长的舞台阔度构成了此剧视觉亮点。走着看、转着看、闭着眼睛看,用心去看,看到的是佛教,感悟的是人生……

  在剧中,观众们?到,佛教在五台山如何与今天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与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怎样融合到一起。剧中演绎着平凡人的生活琐事,映照出了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观众们与剧中人一同经历时间的流逝,一同感悟生活的禅思,一同以别样的视角体会五台山所蕴含的智慧。王潮歌认为,“佛教在中国不仅仅是信仰,它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一部分。无论你信不信佛,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与佛教相关的行为。”

  在历时90分钟观演过程中,观众们从室内情境体验区穿梭到360度全景旋转舞台区,经历着人生百态,整场演出可观、可听、可闻、可触、可静心融入体悟到生活的美好,信仰和大智慧的点拨。《又见五台山》就这样用舞台的语言、情境营造把佛教典故和仪规演绎的如高山流水般沁人心脾,以哲思之境发人深省。以所见所闻,最后所悟所得,从下一秒开始新的一天。

  《又见五台山》是国内首部佛教主题大型情境剧。谈到佛教主题的表达,王潮歌导演说:“佛教文化浩瀚如大海。大海不可说清楚,但我们的作品哪怕只是点醒您、启悟您,或是让您抚摸到文殊师利菩萨智慧轻罗的一角,都是我们美好夙愿的达成。”

  依山而建逶迤而上的《又见五台山》剧场――风铃宫,能容纳1600名观众,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和王潮歌导演共同设计完成。剧场由一个长131米、宽75米、高21.5米的大空间构成,观众走近时不能完整地了解它的全部。长730米、徐徐展开的“经折”置于剧场之前,由高到低排列形成渐开的序列,成为剧场表演的前奏。而剧场就成为正在被打开的一本巨大经卷,预示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库。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能够让我们内心平静、能够让我们生活美满,能够让整个世界变得和谐。

  730米的经卷上刻着“经中之王”的《华严经》经文,形成七个“经折”空间。每一页被打开的“经折”空间都是独特的,通过当代装置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一个个与宗教有关的小空间。在“经折”被“掀起”的部分,形成游人穿越的通道,呈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细部构建,隐喻着建筑所处的人文环境。

  走进剧场,弥漫佛语希翼参悟禅意的步步追问,200米超长舞台阔度容纳的人生万象,以全新旋转虚幻空间的方式变换剧情愉悦观演者的五感,风、铃、钟、磬带领观演者将尘世噪杂清除心门,远离颠倒梦想,体悟涅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4040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